新材料(鋰電)研究中心(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)
中心依托浙江大學材料學院建設,中心主任涂江平博士,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,現任浙江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所長,浙江大學材料工程中心主任,浙江省電池新材料與應用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。本中心科研骨干包括楊杭生教授、夏新輝研究員、王秀麗副教授、谷長棟副教授等,博/碩士生30余名。
中心瞄準新能源、節能減排以及綠色農業領域中核心的新材料技術,將建成國內領先的先進新能源材料及環境材料的技術研發平臺、中試基地和檢測服務平臺。重點開展鋰離子電池新材料與電池技術、環境材料、先進納米功能碳材料的產業化技術研究。
中心主要研究成果:
鋰電技術:以本團隊作為技術支持的3家企業所生產的鋰離子電池獲得了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目錄;研制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系統獲得航天一院型號目錄;
環境材料:在線吸附/離線臭氧促進低溫分解二噁英;低溫SCR脫硝催化劑;除塵脫硝一體化技術。三項技術已與企業合作,中試成功!
納米功能碳材料:經過十年的大田實驗,納米功能碳材料已經在國內20多個省份完成了50多種農作物的大田增產示范,該材料可以促進植物早發快長,提高作物產量,實現節肥增產。
研發產品介紹:
1.超高功率型磷酸鐵鋰電池組
單體容量:10Ah /3.2V
最大充電電流:60 A(10分鐘充滿電)
最大放電電流:300 A(2分鐘放完電)
低溫性能:-20℃ 放電容量可達80%
循環壽命:>3000次
容量密度:125 Wh/kg
功率密度:3200 W/Kg
技術優勢:兼具高能量/功率密度、低成本、長壽命、安全
合作企業:浙江金開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
應用領域:大巴車、物流車、啟動電源、航天領域、軍事裝備等
2.礦用磷酸鐵鋰電池組
標準充電時間:2小時;
快速充電時間:1小時;
循環壽命:>3000次;
使用溫度:-20℃~65℃
技術優勢:兼具高能量/功率密度、低成本、長壽命、安全;
通過了ISO9001、14001、18001及16949認證,進入了《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》企業目錄,通過了礦用產品的防爆安全認證、通信產品的泰爾認證和CCS船用產品行業認證;
合作企業:浙江佳貝思綠色能源有限公司
礦用領域:電動防爆膠輪車、防爆電源箱、礦用后備電源、礦井下檢測機器人電源、礦井下救生艙后備電源、礦用柴油機車啟動電源等
3.納米功能碳溶膠
技術優勢:
① 唯一實現工業化、低成本生產納米功能碳的技術;
② 成本低:僅占其他生產方法的1.5%;
③ 產量高:可年產萬噸級;
④ 工藝簡單,生產過程無任何污染源,低碳環保;
農業應用效果:促進作物根系生長,促進養分吸收,提高光合作用;作物早發快長、根系發達、品質改善、產量提升,可實現節肥增產。
依托項目: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,已順利驗收結題。
合作企業:北京信納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
應用示范:農業作物示范、煙草大田示范、大田作物示范、水果示范、花卉示范、鹽堿地自循環系統示范、重金屬污染土壤改造;
市場前景:農作物應用具有普適性,山東壽光已做過大棚蔬菜規?;痉?,市場潛力巨大。
4.整體式蜂窩裝SCR脫硝催化劑
技術優勢:
① 兼具除塵和脫硝功能的功能陶瓷纖維復合膜材料,在200-350℃范圍內達到75%以上的脫硝效率和99%以上的除塵效率;
② 在線吸附15天后達到飽和;
③ 離線處理5天后,催化劑的性能恢復;
國家項目:2017年成功申請了“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”項目;
合作企業:山東工業陶瓷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;
應用領域:燃煤電廠、自備小型電廠、玻璃窯爐、陶瓷和水泥窯爐、垃圾焚燒等的高溫煙氣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;
5.航空地面車載鋰離子電池儲能電源系統
用途:機場內遠機位飛機的臨時地面充電站
功能:本電源系統可以采用直流充電和交流充電兩種方式,分別配備兩套充電接口,可滿足兩架飛機同時充電要求:
(1)輸出兩組28.5V直流電,可保障H6系列飛機、部分直升機型和運輸機型的地面充電要求;
(2)輸出兩組115V/200V 400Hz三相交流電,可以保障各種大中型客機、運輸機,如波音系列、空中客車、Y8、伊爾76、直升機和J機系列等飛機的地面通電要求。
技術優勢:體積小、自動化程度高、穩定性強、節能環保、移動便捷、充電過程無振動&噪聲。
設計方案:模塊化設計、直流電輸出直接由鋰離子電池組輸出;交流電輸出采用鋰離子電池組+頻逆變電源實現。
航空地面車載鋰離子電池儲能電源系統電氣原理圖
應用:沈陽桃仙機場
市場預期:隨著國內航空航班的載客量增加,航班起降頻率將不斷提升,機場廊橋數量有限,無法滿足航班快速起降需求。飛機可移動充電裝備將有巨大應用市場。